都知道開公司的第一步是工商注冊,而工商注冊是為了獲取營業執照,那你真的了解營業執照嗎?
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給企業、個體經營者準許從事某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。它的格式是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統一規定的。
沒有營業執照的工商企業或個體經營者一律不許開業,不得刻制公章、簽訂合同、注冊商標、刊登廣告,銀行不予開立帳戶等。
營業執照分為正副本,他們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。非要說點區別出來,那就是在使用方面正本是需要懸掛在經營場所中的,而副本是用于外出辦理銀行、稅務、社保等業務的通行證。
以有限責任公司為例,其主要結構分為四部分:
一、統一社會信用代碼
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一組由“阿拉伯數字”或“阿拉伯數字和大寫英文字母”組合的長為18位的代碼。
簡單來說,它存在的目的是用于識別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身份。
便于理解,我們可以簡單的把他類比為身份證上的身份證號碼。
二、主要信息
重點來了,為什么說是主要信息呢?讀完這一部分,您就能直觀了解執照所載公司是什么?是誰開的?在哪?干什么?干多久了。
1.名稱::營業執照所載公司全名;類比于身份證上的姓名;
2.類型:分為有限責任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、個人獨資、個體工商戶、普通合伙;類比于身份證上的性別;
3.住所:營業執照所載公司的注冊地;類比于身份證上的住址;
4.成立日期:營業執照所載公司申請成立的日期;相當于身份證上的出生年月日;
5.營業期限:營業執照所載公司在工商備案的經營時限;相當于身份證背面的證件有效期限;
與身份證不一樣的是,在營業執照上還寫出了所載公司的“監護人”、“家底”和“職業”。
1.法人: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,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。我們可以將他想象成執照所載公司的“監護人”。
類型不同的主體,營業執照也略有區別,例如一般公司的“法人”在個人獨資企業的執照上叫做投資人;在個體工商戶的執照上叫做經營者;在合伙企業的執照上叫做執行事務合伙人。
類型 |
叫法 |
一般公司 |
法人 |
個人獨資 |
投資人 |
個體工商戶 |
經營者 |
合伙企業 |
執行事務合伙人 |
但無論怎么稱呼,他們都是執照所載主體的“監護人”。
2.注冊資本:也叫法定資本,是公司制企業全體股東或發起人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本總額。我們可以將他想象成這家公司的“家底”。
3.經營范圍:是指國家允許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商品類別、品種及服務項目。簡單來說,經營范圍是指營業執照所載企業可以從事的生產經營與服務項目。我們可以將他想象成這家公司的干什么的,也就是“職業”。
三、信息查詢二維碼
在營業執照的左下角(舊版)或右上角(新版),印有一個方形的二維碼,由于營業執照所載內容有限。
它的存在有兩個目的:一是為了方便公眾查詢營業執照所載公司的社會信用信息;二是對營業執照內容的補充。
掃描二維碼,可直接跳轉至“國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統”首頁,且在搜索欄會直接顯示營業執照所載公司的稅號(圖中紅框),只要點擊查詢,就能立馬了解營業執照中未能記載的的其他詳細信息了。
四、其他信息
在營業執照的右下角,會顯示兩部分內容:登記機關公章落款和日期。
登記機關為營業執照所載“住所”的直管工商所;相當于身份證上背面的簽發機關。
日期為登記機關準予頒發營業執照的日期。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如果營業執照所載事項涉及變化的,需要及時進行營業執照變更,如果疏忽將會受到嚴厲處罰。
1.住所變化
主管工商所在營業執照記載的“住所”聯系不上企業,并通過工商注冊時備案的聯系人仍無法與企業獲得聯系時,企業將會在國家信用信息系統被列為“經營異常”。
6個月內仍無法獲取聯系的,營業執照將被吊銷。
2.經營范圍變化
企業主營業務發生增項時,應先進行工商變更,在“經營范圍”中列出增項內容。
待獲取新的營業執照后再進行新增業務的經營。否則,將無法開具相關業務的發票。
看完之后,是否對營業執照的了解更深了一層呢。
如果有打算申請營業執照或對營業執照進項變更的,也可以聯系我們哦
本文鏈接: http://www.686845.tw/article/189 未經授權,禁止轉載。